(原标题:股市秃鹫频现身,上市公司重整“牌照”受追捧) 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1月13日讯(记者 王健文)今年以来,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也频频出现新进展。 11月10日晚间,*ST中利...
(原标题:股市秃鹫频现身,上市公司重整“牌照”受追捧)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蓝鲸新闻11月13日讯(记者 王健文)今年以来,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也频频出现新进展。
11月10日晚间,*ST中利(002309.SZ)发布公告称,公司与牵头财务投资人宁波铭志签署了预重整投资协议。在不久之前的11月5日,还有两家上市公司*ST开元(300338.SZ)和*ST有树(300209.SZ)同日公布了重整投资人。据蓝鲸新闻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已有约27家上市公司被申请重整及预重整,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。
对于陷入债务危机的上市公司而言,开启重整往往能够帮助公司化解债务、走出当下危机。参与上市公司重整的投资人多数也能从中受益。但除了债务问题外,许多陷入重整境地的上市公司还面临着持续亏损、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等一系列问题,对投资人而言,这些问题背后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。
陷入破产重整,哪些上市公司会成为“香饽饽”?
一般来说,被申请破产的公司基本都出现了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。但对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,由于公司仍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,利害关系人往往会选择通过破产重整的方式,对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和债务调整,以帮助公司摆脱财务困境、恢复营业能力。
今年以来,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事件频频出现。据蓝鲸新闻不完全统计,截至11月11日,年内已有包括*ST汉马、*ST洪涛、*ST傲农、*ST合泰、*ST有树等在内的至少27家上市公司被申请重整及预重整,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。
与普通公司相比,多数被申请重整的上市公司虽然“披星戴帽”,但仍维持着上市公司地位,其拥有的“壳资源”本身就有一定的价值。
以2023年完成重整的*ST京蓝为例,2023年3月,*ST京蓝被债权人申请重整,同年6月,云南佳骏成为公司的产业投资人。根据协议,云南佳骏向*ST京蓝投入了4.05亿元的重整投资款,对价为0.75元/股。重整完成后,云南佳骏持有*ST京蓝18.90%的股份,成为公司新任控股股东,云南佳骏实控人马黎阳也成为了上市公司新任实控人。
在重整协议中,云南佳骏也承诺,将在2025年底前把实控人旗下的另一家公司鑫联环保置入*ST京蓝之中,以提振公司业绩。鑫联环保曾于2021年申请上市辅导,但至今未向交易所递表。从这一点上看,马黎阳参与*ST京蓝重整,或也是为了将旗下资产曲线推入资本市场。
不过,随着今年4月“国九条”的发布,监管方对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监管趋严,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曾公开表示,要削减“壳”资源价值,坚决出清不具有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。这也使得通过破产重整实现“借壳上市”的难度有所上升。
在此背景下,投资人,尤其是产业投资人在参与上市公司重整前,也会更加关注上市公司旗下是否仍有较为优质的资产或业务。从过往案例中看,“家里有矿”或者拥有稀缺牌照的上市公司,更容易成为资方追逐的目标。
今年5月,老牌“妖股”仁东控股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,被债权人申请重整。此后公司公告显示,产业投资人中信资本,财务投资人广州资产、招商平安资产、水木同德股权投资等资方联合体成为仁东控股预重整投资人。
仁东控股之所以能够吸引到中信资本以及两家地方AMC领衔的重整团队,与公司旗下拥有的支付牌照是分不开的。2016年,仁东控股斥资14亿元收购广东合利90%股权,进而取得了合利宝的控制权以及合利宝旗下的支付牌照。而中信资本推出的重整方案,同样是围绕这张支付牌照展开。中信资本表示,将协助并配合合利宝申请跨境外汇牌照及取得境外支付牌照,同时对接中信资本股东资源,推进合利宝与中信资本体系内已投企业间合作。
与仁东控股类似,贵州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天金融旗下拥有保险、证券两张金融牌照。因此,虽然公司在2023年4月被“面值退”,但在退市后仍吸引来粤民投等投资人参与公司重整。
参与上市公司重整,投资人目的各异
对于面临债务危机,亟待通过重整实现新生的上市公司而言,外部投资人的助力尤为重要。近年来,随着破产重整案例的增多,外部投资人也愈发趋向多元化,除了传统的AMC机构、私募基金外,地方国资、民营企业乃至部分自然人,都开始参与到上市公司重组之中,而不同的投资主体往往有不同的利益诉求。
多数财务投资人将参与上市公司重整视作一种风险更高、回报更丰厚的“类定增”,参与重整可以实现低价入股,此后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实现投资收益。
2023年3月,主营教育业务的豆神教育被债权人申请重整,公司第二大股东、董事长兼CEO窦昕、浙文互联、福石重整、玖仲睿合等自然人及机构参与了对公司的重整。其中,窦昕为此次重整的产业投资人,以0.8元/股的对价取得了4亿股股份,其余机构入股的价格为1.5元/股。
随着豆神教育重整完成,公司不但“脱帽摘星”,股价也持续回暖。截至11月12日收盘,公司股价收于9.70元/股,以此计算,窦昕参与公司重整浮盈11.13倍,其余机构的浮盈也达到了5.47倍。除豆神教育外,2023年完成重整的约15家上市公司中,多数公司的投资人同样因股价回暖收获浮盈。
除了追求投资收益的财务投资人外,近年来,地方国资参与上市公司重整的案例明显增多。
2020年,四川信托曝出兑付危机,其背后的“宏达系”被卷入其中。2023年5月,宏达股份的控股股东宏达实业被申请破产重整,此后四川国资控制下的蜀道集团成为该公司重整投资人。根据公司公告,若重整计划顺利执行,四川省国资委将成为宏达股份新任实控人。
除宏达实业外,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的重整投资人中出现地方国资身影。如江西省国有资本公司、厦门国贸农林公司等参与*ST正邦的破产重整,北京文科租赁参与*ST金一破产重整等。
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怀涛对蓝鲸新闻表示,地方国资频繁参与上市公司重整,主要着眼点在于维护地方经济稳定和促进就业,同时也能通过重整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,吸引更多的投资。从地域分布上看,上市公司数量较少的中西部地区,地方政府可能更有意愿参与上市公司重整。
此外,部分上市公司也在参与其他上市公司重组,以扩张业务版图。2022年,“重庆摩帮”三巨头之一的隆鑫系进入重整程序。而参与隆鑫系重组的资方之一,正是同为“重庆摩帮”三巨头的宗申动力。今年7月,宗申动力参股公司宗申新智造与隆鑫系13家公司的破产重整管理人签订《重整投资协议》,出资33.46亿元收购隆鑫控股所持隆鑫通用24.55%的股权。若此次重整顺利完成,宗申动力将取得隆鑫通用控制权。
高额收益背后仍存风险
从上述成功案例中看,参与上市公司重整收益巨大。但实际上,走到破产重整地步的上市公司除了存在债务问题外,还大概率在业绩、内控等方面存在问题。若上述问题没能得到解决,上市公司仍有可能“保壳”失败,进而导致投资方“血本无归”。
2020年,“德隆系”旗下上市公司德奥通航开启重整,引入了迅图教育等重整投资人,入股价格为2.52元/股。但2022年,由于突然卷入25亿元担保诉讼、保荐机构终止保荐等一系列事件,德奥通航最终还是黯然退市。据财新报道,在退市后,德奥通航的重整投资人立刻变脸,要求退回重整投资款,双方也打起了官司。
与德奥通航处境类似的还有*ST商城。2023年,新兴资产、泓凯投资组成的联合体成为公司重整投资人,其以5.6元/股的对价对*ST商城出资,合计出资约4.5亿元。不过,2024年,*ST商城还是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。2024年6月,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退市,重整投资人同样损失惨重。
也因此,在参与重整前及重整过程中,投资人需要作出充足的准备以保障自身权益。
王怀涛律师表示,投资方在参与破产重整的过程中,应当通过尽职调查来了解目标公司的具体问题,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,包括债务重组、资产出售、业务重组、引入新的投资者或管理层等。此外,投资方还需要关注重整计划中的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,以及后续是否会有新的资产注入从而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。